硅料价格方面,长城证券预计,硅料价格2022年上半年将平稳下行,下半年或将加速下行,全年价格中枢或为15万元~20万元/吨。
到2020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CR5占比分别提升到87.5%、88.1%、53.2%、55.1%。硅料环节有通威、协鑫、东方希望等,硅片环节有隆基和中环,电池片环节有通威、爱旭,组件环节有隆基、天合、晶澳、晶科等。
进入三季度,资金继续流出,就连隆基、通威这等龙头公司也被大幅减持。后上的硅料产能胎死腹中,下游锁定长单的企业功亏一篑。531新政出台后半年,有638家光伏企业倒闭,剩下的也大多在苟延残喘。2008年,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多晶硅瞬间塌方,价格重新回到双位数时代。531新政出台后的一年时间里,光伏上市公司总市值曾一度蒸发超2500多亿,隆基股份的市值在两个月之内腰斩,无数投资者饮恨离场。
事实上,早在2021年上半年,机构资金就在悄悄出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瓴资本退出阳光电源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但当寒冬来临时,曾经吃肉的喝汤,曾经喝汤的恐怕很多都得饿死。同月,华能大踏步的向光伏全产业链迈进,参与投建电池、组件、逆变器、铝边框、支架、光伏发电等全产业。
上机数控联合协鑫共同投资30万吨颗粒硅项目。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光伏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一体化企业将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并能更好协调分配产业链各环节利润,提升整体竞争力。其中,四川永祥新能源公司年产7.5万吨硅料,永祥股份持股85%,隆基持股15%;云南保山通威公司年产4万吨硅料,通威持股51%,隆基持股49%。(数据来源:企业公告、公开资料,如果遗漏欢迎补充)对比各家扩产环节,隆基组件产能属于后起之秀,重在补足硅片和电池两端产能,尤其是电池环节。
同样选择入股聚晟科技的还有阿特斯,不仅涉足光伏支架,还正式踏入了逆变器领域,今年6月苏州生态环境局审批了阿特斯年增产3GW逆变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协鑫与聆达股份以互相参股形式合作5GW硅片、8GW电池及10GW组件等产能;双良节能与新特能源达成多晶硅和硅片等业务合作。
11月17日,晶澳投资百亿元布局终端,计划打造2GW风光电站大基地项目;并且向光伏制造端下游继续延伸,入股聚晟科技进入跟踪支架领域。东方日升则通过下属全资公司向盾安光伏收购聚光硅业100%股权,以此进入硅料环节,完善产业链布局。11月,硅料龙头东方希望称,计划投资约206亿元在乌海市建设高纯晶硅、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源网荷储等光伏全产业链项目。2021年4月,润阳新能源宣布投资297亿元,一体化推进硅料、切片、电池片、组件及光伏发电供能全产业布局。
隆基股份最先采取联盟形式,通过向四川永祥新能源公司增资扩股,向上游渗透。一、超600GW产能扩张 狂奔垂直一体化历经2020年以来原辅料供需失衡、价格飙升的市场行情后,饱受卡脖煎熬的光伏组件头部企业纷纷将战略重点移至提高自身垂直一体化的程度上来,开启了大规模以组件产能为目标、补足产业链缺口的目标的垂直一体化。令市场震惊的还有一波接一波的全产业链重磅投资。晶科同样联手通威共同投资了年产4.5万吨的多晶硅项目,同时战略入股内蒙古新特能源10万吨多晶硅项目。
三、打法升级 全产业链布局显然,摆脱受牵制困局,光伏龙头企业不仅仅停留在细分领域,而是大规模向上下游延伸,挺进全产业链。今年4月,聚光硅业宣布与上机数控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签订了合同总额约为64亿元的5万吨多晶硅料销售长单。
自2020年以来,光伏一体化模式愈演愈烈,从自我产能平衡到上游产业链协同一体化,再到押注全产业链,玩法不断升级,行业掀起一波轰轰烈烈的垂直一体化狂潮。但不容忽视的是,垂直一体化布局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并且面对光伏技术的快速迭代,很难快速做出反应,产能过剩、技术迭代等风险重重。
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光伏龙头企业开始向上游硅料制造领域发起冲击,通过参股、收购等方式进入上游领域,从自我垂直一体化走向合作一体化模式。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创新模式开始显现。晶科、天合、晶澳在扩充硅片、电池、组件产能的同时各有偏重,天合、晶科偏重于电池环节,晶澳偏重于硅片环节,东方日升则更关注电池和组件端产能平衡。同月,阿特斯嘉兴新材料配套项目投产,产品包括EVA胶膜、光伏接线盒及焊带,规划总产能超30GW。天合光能携手通威联合投资4万吨高纯晶硅、15GW拉棒项目、15GW切片项目及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不仅填补了多晶硅空白领域,同时扩充了硅片环节。近期,合盛硅业宣布与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355亿元建设20万吨多晶硅、单晶切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等工程
配售价2.49港元,为12月14日盘中价格,较当日收市价2.55港元仅折让约2.4%。12月15日凌晨,保利协鑫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配售股份不超过20.37亿股,相当于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的8.13%。
黑鹰光伏还注意到,相较于前次,此次配售折让力度较小,以市场价发行,足见机构认可度之高。据黑鹰光伏了解,这次配售股份对象不乏国内一线头部知名投资机构,且将长期持有。
保利协鑫称,拟将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资本性支出及一般运营资金。11月23日-24日,来自景林资产、景顺长城、海富通基金等数十家券商、基金及银行等机构的80余名嘉宾代表,专程前往保利协鑫徐州颗粒硅研发与制造基地,实地调研FBR颗粒硅生产运营现场、中央控制中心以及5GW颗粒硅应用示范项目。
如所有配售股份完成,所得款项总额将约为50.71亿港元,除去相关费用后,配售所得净额约为49.94亿港元。不过,考虑到保利协鑫正在大规模扩充FBR颗粒硅产能,实际上配售所得款项会主要用于颗粒硅项目。据公开消息,FBR颗粒硅技术是保利协鑫研发团队历经10年磨一剑独创的高品质多晶硅料生产工艺,具有低本高效与低碳足迹等多重优势,公司今年分别拿到中国和法国首张FBR颗粒硅碳足迹权威认证证书,碳足迹优异表现居行业前列。有消息人士称,此前保利协鑫在徐州颗粒硅研发与制造基地组织的反向路演活动对本次大额配售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保利协鑫目前已在江苏徐州、四川乐山以及内蒙古包头分别规划建设两个10万吨级、一个30万吨级FBR颗粒硅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4日,保利协鑫就曾进行过一次股份配售,当时筹资净额约41.48亿港元,主要用于调整负债结构及发展公司的FBR颗粒硅业务,提升黑科技FBR颗粒硅万吨级产能。
不到一年时间,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下称保利协鑫)再次实施股份配售。保利协鑫相关负责人向黑鹰光伏表示,此次股份配售成功,为保利协鑫三大FBR颗粒硅生产基地建设构筑起了强大的资金池,项目建设速度将持续加快,也为三大基地早日实现全面投产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11月,保利协鑫首个2万吨级模块化颗粒硅项目投产,标志着公司已具备体系化、标准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的复制能力,可有效支撑上述新建生产基地的技术与生产能级快速达标不到一年时间,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下称保利协鑫)再次实施股份配售。
此外,保利协鑫目前已在江苏徐州、四川乐山以及内蒙古包头分别规划建设两个10万吨级、一个30万吨级FBR颗粒硅项目。不过,考虑到保利协鑫正在大规模扩充FBR颗粒硅产能,实际上配售所得款项会主要用于颗粒硅项目。12月15日凌晨,保利协鑫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配售股份不超过20.37亿股,相当于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的8.13%。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4日,保利协鑫就曾进行过一次股份配售,当时筹资净额约41.48亿港元,主要用于调整负债结构及发展公司的FBR颗粒硅业务,提升黑科技FBR颗粒硅万吨级产能。
有消息人士称,此前保利协鑫在徐州颗粒硅研发与制造基地组织的反向路演活动对本次大额配售起到了重要作用。11月23日-24日,来自景林资产、景顺长城、海富通基金等数十家券商、基金及银行等机构的80余名嘉宾代表,专程前往保利协鑫徐州颗粒硅研发与制造基地,实地调研FBR颗粒硅生产运营现场、中央控制中心以及5GW颗粒硅应用示范项目。
据公开消息,FBR颗粒硅技术是保利协鑫研发团队历经10年磨一剑独创的高品质多晶硅料生产工艺,具有低本高效与低碳足迹等多重优势,公司今年分别拿到中国和法国首张FBR颗粒硅碳足迹权威认证证书,碳足迹优异表现居行业前列。如所有配售股份完成,所得款项总额将约为50.71亿港元,除去相关费用后,配售所得净额约为49.94亿港元。
保利协鑫相关负责人向黑鹰光伏表示,此次股份配售成功,为保利协鑫三大FBR颗粒硅生产基地建设构筑起了强大的资金池,项目建设速度将持续加快,也为三大基地早日实现全面投产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据黑鹰光伏了解,这次配售股份对象不乏国内一线头部知名投资机构,且将长期持有。
发布评论